期刊名称:人工智能
创刊时间:2017年12月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刊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530/TP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5036
邮发代号:80-381
电话:010-88558766
email:aiview@ccidmedia.com


基础电子

  • 芯片级集成电路的布图与布局设计详解

    尹晓明;陆洪毅;

    集成电路设计发展方兴未艾,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设计一款好芯片,不仅需要很深厚的知识背景,而且在做实际项目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操作问题。本文以集成电路后端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具体实验,介绍了一个芯片级的设计在Encounter软件中进行布图与布局的详细过程。希望本文能给刚进入这一行业的初学者带来一些便利。

    2016年02期 v.03;No.11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9K]
  • 常用传感器调理电路优化设计

    孟晓山;王玉全;

    现如今传感器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器件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传感器电路则是对传感器输出微弱信号进行变换和预处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调理电路存在的非线性、噪声高及精度低等缺点,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常见传感器调理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Multisim12进行仿真实验,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2016年02期 v.03;No.11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1K]
  • 关于4×10G 850nm AOC耦合技术的研究

    陈国祥;

    高速大数据的传输与信息处理是光通信中的重点。4×10G 850nm是大数据处理中心所用的关键部件,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种垂直腔体发射激光器(VCSEL)及光探测器PD集成的4×10G并行光模块,对40G QSFP+SR4 AOC光学对准进行分析;阐述了40G QSFP+SR4 AOC主要结构组成,从而对光学对准设备及工艺要求进行研究。

    2016年02期 v.03;No.11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整机与系统

  • 基于逆透视变换的道路检测技术

    程增木;王悦宏;程琳琳;

    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准确地提取道路边缘与中心线,提出了一种基于逆透视变换的道路检测算法,利用逆透视变换对道路进行三维逆透视重建,得到道路的边缘与中心线,并同时模糊周边环境。试验表明:基于逆透视变化的道路检测技术对不同环境、不同道路结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不同道路的边缘与中心检测。

    2016年02期 v.03;No.11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 天气雷达低仰角杂波干扰区域性能分析

    刘昉;丁明星;张俊;

    基于天气雷达方程,本文推导了天气雷达在探测气象目标过程中,在低仰角一个波束范围内扫描遇到杂波干扰时,接收机所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与干扰杂波回波功率比,即信杂比(SCR)。分析计算出雷达在此仰角下的最大有效探测范围,认为在此范围外接收到的含有杂波的气象目标回波信号接收机后端不能有效去除干扰。最后分析了此区域相关特性。

    2016年02期 v.03;No.11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6K]
  • 微显示投影光学系统的仿真与实现

    王天挺;

    微显示投影技术是显示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随着市场的发展,显示设备要求用面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低的产品来代替老式微显示投影设备,其中谷歌眼镜为此类设备中最为成功的一例。本文主要是以谷歌眼镜为参照,对微显示投影光学系统进行研究。根据谷歌眼镜的专利报告,分析其中的原理并进行仿真与实验。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对用以近人眼显示的多重反射目镜进行设计和仿真,最后用实际光学器件来搭建光学系统实现该设计。

    2016年02期 v.03;No.11 12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6K]
  • 地铁信号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枫博;

    地铁运营是否稳定关系到人们出行便利及安全问题,保障运营的信号系统在线监测系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地铁信号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施工建设需求、信号系统的更新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016年02期 v.03;No.11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两级同步整流变换器的研究

    许拴拴;王俊峰;王凯;

    本文介绍了一款高效率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变换器采用的是基于同步整流技术的buck级+推挽级的两级拓扑。这种拓扑适合输入电压宽范围,输出低电压、大电流及高效率的应用场合。根据该方案设计制作了一款输入36~72V、输出2.5V/125W的原理样机,样机具有92%以上的效率和较小的输出电压纹波和噪声。

    2016年02期 v.03;No.11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1K]

网络与通信

  • 基于无线接入的云服务平台通信效能仿真研究

    杨国瑞;李艳;李宁;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日益增多,无线接入网络的云服务平台越来越重要。云服务通信体系需要统一的顶层设计。为此,需要对体系结构和技术体制进行合理规划和综合仿真论证,即在提出支持SOA技术体系、信息系统按需生成及能力汇聚、信息高效交换的云服务平台基础上,研究云服务平台通信效能仿真总体设计、系统模型和仿真方法,为未来基于多种无线接入手段的云服务平台通信网络的设计、开发和研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2016年02期 v.03;No.11 139-14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6K]
  • 一种基于EtherCAT技术的耦合通信板的设计与实现

    赵乾伟;

    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由于不同总线协议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导致不同的现场总线之间的数据不能高速有效地进行实时传输,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工业以太网。本文以对EtherCAT技术的了解和对国产处理器芯片的学习为研究基础,使用SPARC V8架构的国产处理器So C芯片BM3105和EtherCAT从站控制器芯片ET1100,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EtherCAT主从站通信的耦合通信板,并做了简单测试。

    2016年02期 v.03;No.11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2K]
  • 浅谈双屏蔽八类数字通信电缆的研制

    吴荣美;唐秀芹;

    本文从高宽带、高速率综合布线市场发展的需求出发,介绍了双屏蔽八类数字通信电缆的发展及主要电气传输等性能指标,重点描述了该电缆的理论设计和实际工艺设计、生产流程以及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双屏蔽八类数字通信电缆的研制,为全球互联网建设提供了更优更好的传输媒介,为网络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了保证,更为提高对绞电缆的制造水平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016年02期 v.03;No.11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 VoLTE引入对TD-LTE网络规划的影响及指标优化方法探讨

    朱曦宁;杨辉;苏粹;汪玉琳;陈勇辉;

    随着VoLTE产业链发展成熟,VoLTE商用逐渐开始具备条件。但当前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中,仍是以数据业务相关指标为主要规划目标。网络质量能否满足VoLTE语音业务要求,是运营商提供稳定、可靠、高质量的语音通话服务的前提,也是发挥VoLTE优势的关键。探讨VoLTE引入后对TD-LTE网络规划的影响及关键指标的优化方法,对未来网络建设运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年02期 v.03;No.11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软件与安全

  • 基于BW100的二维点迹凝聚算法研究

    李娜;刘志英;

    以BW100为开发平台,充分利用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原始回波信息,提出了一种在距离维和频率维同时进行目标点迹处理的算法——二维点迹凝聚算法。工程应用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为航迹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016年02期 v.03;No.11 159-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 RANSAC类方法先入为主的缺陷和避免方法

    程欣宇;

    报告了一类模型拟合错误的现象,涉及RANSAC、MLESAC、PROSAC等包含随机采样环节的模型拟合方法。分析了该类错误为先入为主的验证策略所导致,并提出了避免产生这类错误的校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避免这类错误。

    2016年02期 v.03;No.11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基于LabVIEW图形化语言的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王卢小亮;

    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器有效结合在一起,是部分重工业仪器发展方向。它将会代替传统仪器,提高自动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生产。以某钢铁厂引进的酸洗冷连轧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Lab VIEW图形化设计语言为平台设计出一套冷轧机监测、诊断系统。可实现轧机轧制压力、电机电流、电机电压、电机转速、电机振动等相关参数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并在信息数据库中进行保存。回放历史数据时,可以进一步实现时域、频域、时频联合域分析等功能。

    2016年02期 v.03;No.11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信息物理系统

  • 一种基于串行方式的FPGA远程加载电路

    汪灏;张学森;

    针对在某些环境下,不方便以常规方式进行FPGA器件软件更新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利用PC机、CPLD和串行通信方式组成的FPGA在线加载系统,并以ALTERA公司的FPGA和EPCS配置芯片为例,结合AS配置模式给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法。

    2016年02期 v.03;No.11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5K]
  • 基于编码器的汽车测速传感器二次仪表设计

    任先贞;裴东兴;沈大伟;常宽;

    目前国内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运输车辆超载现象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公路动态称重汽车检衡定中无法检测其速度变化对检衡器称量准确度的影响,造成按规程检定时可操作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采用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作为车速的核心检测部件,以STC89C51RC单片机为核心对光电编码器产生的脉冲进行计数、存储、显示、输出,从而测得汽车的速度及加速度,用两个4位LED窗口分别显示速度和加速度,最后通过n RF905无线发送及接收模块将速度及加速度的实时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实时监控。

    2016年02期 v.03;No.11 174-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2K]

综述评论

  • 柔性技术成为抢占可穿戴设备红海市场之关键

    陈世金;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必将成为智能终端产业的下一个热点。但该类产品受软硬件核心技术制约,尤其是柔性技术的制约,使其应用领域、市场规模等受到限制。因此,攻克柔性工艺关键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分析了柔性材料、印刷及显示方面的技术及发展方向。

    2016年02期 v.03;No.11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 铁路货车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探讨

    张以;

    我国铁路初步建成运营安全、智能高效、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发挥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作用。企业信息化系统已经延伸至企业各个环节中,以计算机、信息集成、网络通信、智能等技术融合的系统,还在不断改造着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流程制造、成本管理等各个环节。我国铁路货车生产企业不仅面临着改造升级的压力,也面临着推进制造业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压力。本文通过企业信息化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企业如何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6年02期 v.03;No.11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 下载本期数据